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

民用建筑供热采暖等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探讨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0  来源:网站转载  作者:采编  浏览次数:207

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民用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洗涤和炊事等设备,大多以蒸汽为加热介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蒸汽凝结水,如何实现对其的高效回收和充分利用,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1、民用建筑蒸汽凝结水的特点
      民用建筑中各类用汽设备的工作压力P≤0.5MPa,主要为间接加热设备,被加热介质一般为无毒无害物质,因此其排放的凝结水水质好、纯度高,水温通常为100℃以下,且用汽设备较为集中,便于管理与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2、民用建筑蒸汽凝结水的现状和思考
      民用建筑蒸汽凝结水大多按传统方法回收为锅炉给水,由于蒸汽凝结水呈弱酸性,为防止锅炉被腐蚀,在锅炉运行时需要人工加碱进行平衡。目前也有技术仅对蒸汽凝结水热量进行回收,将凝结水予以直接排放[3],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蒸汽凝结水的最大利用,已有专利技术[4]将蒸汽凝结水回收集中后,再供到热水系统应用,但该方法存在蒸汽凝结水需二次输送没有即时利用的问题。
      笔者单位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城市的一家三级甲类综合性医院,拥有病床1600多张,主要建筑二座大楼建筑面积均为3万平方米,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将蒸汽凝结水直接排放未予利用,造成热量及水资源的较大浪费。经质量部门多次对蒸汽凝结水水样分析,其中PH值为5.19~6.16之间,呈弱酸性,其余水质指标均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内,因此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但由于大楼已经投入使用,重新安装蒸汽凝结水回收管路难度较大,经反复比较研究,根据两座大楼座落情况拟定将蒸汽凝结水分别回收到各自热水系统中的技改方案。由于目前市场上无现成的配套回收设备,笔者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原管路实际情况,自行研制回收装置,并经过三年不断改进、完善,使该装置技术日臻成熟。

3、主要技术与工艺
      回收装置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页图所示。
      用汽设备的疏水阀出口用集水管与集水槽内一段U型管连接。当用汽设备的疏水阀排出带压的蒸汽凝结水,经U型管释放压力且二次蒸汽再次凝结后,自然排放到开放式集水槽。集水槽和储水箱用于蒸汽凝结水的收集和存储,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并采用保温措施来减少热损失。为了便于蒸汽凝结水的即时回收以及满足各种蒸汽设备凝结水的有效排放,集水槽的入水口高度一般为50~60cm,容积按10~15min最大回水量确定。集水槽中安装高灵敏度的电子水位控制器,实现蒸汽凝结水的即时回收和利用;出水口安装在底部,当水泵处在低水位工作时,防止蒸汽凝结水在出水口形成漩涡,专门加置防涡板,避免吸入空气产生汽蚀。储水箱的容积,按热水用水最少时段蒸汽凝结水最大量时的富余量确定。
      由于蒸汽形成凝结水过程中夹带了设备上的一些杂质,本装置采用热水系统的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同时对蒸汽凝结水的PH值进行实时监测,当PH值低于设定值时,可自动加碱液进行缓冲,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回收装置采用变频调速恒压给水技术,要求蒸汽凝结水给水压力设定大于供水压力,可使蒸汽凝结水压入热水系统中,与热交换器内冷水掺和或加温达到设定温度后供用户使用。通过水泵电机的软启动,使热水系统压力处于稳定状态。蒸汽凝结水泵采用耐温120℃热水泵,共设两台,水泵流量按蒸汽凝结水最大流量的1.2倍确定,扬程为热水系统设计供水压力换算后的1.2倍。

 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及酸碱度控制器,依据集水槽和储水箱的水位、管道压力、流量及热交换器内的温度、PH值等参数,分别对水泵、储水箱与碱液桶的电磁阀等进行智能控制,装置的两台水泵可根据系统水量变化依次投入或退出运行。该控制系统也可以纳入BA系统实现监控。装置具有对水超压、超温、断水、缺水及电器安全保护功能,确保运行安全。利用蒸汽凝结水纯度高、电导率低(5μs/cm左右)的特征,可安装电导率感应器进行水质监测,当电导率异常时,装置自动停机并声光报警。

4、结果
      4.1 使用该回收装置结果:热水系统的设备和功能不变,操作依旧。热水经质量部门多次取样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2   20层病房大楼内有采暖、制冷、开水、热水用蒸汽设备,实施后年再利用水8715吨,回收余热可节省标准煤70吨,占该楼用蒸汽热量的6.0%,每吨蒸汽凝结水回收耗电1.2度,年可节支9万元。5层门诊病房综合楼,内有采暖、热水用蒸汽设备,实施后年再利用水3255吨,回收余热可节省标准煤22.4吨,占该楼用蒸汽热量的5.1%,每吨蒸汽凝结水回收耗电0.5度,年可节支3万元。
      4.3    回收装置的各类组件市场上均有销售,箱、槽可自行制作。一套需3万元左右。采用Na2CO3作为调整PH值的缓冲剂,每吨蒸汽凝结水实际耗用Na2CO3约5克。
      5、结论
      5.1    本文介绍的民用建筑蒸汽凝结水就近即时回收到热水系统的技术,充分利用蒸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凡使用蒸汽的宾馆、医院、办公楼、写字楼等单位均可选用该项节能技术。
      5.2    该装置适用于100℃以下的蒸汽凝结水回收,具有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方便、投资合理等特点。既可用于热水系统,亦可用于锅炉给水,由于采用了酸碱控制工艺,使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实行电导率感应器监测水质,为用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5.3    装置虽采用开放式回收,

但经U型管技术处理后,热量回收效果接近密闭式回收方式。集水槽蒸汽凝结水入口高度降低,蒸汽凝结水能自然排放,减少用汽设备积水,提高其热交换能力,并避免了水击现象,改善用汽设备的运行情况。整个装置容积较小,使蒸汽凝结水即时回收利用。采用变频调速恒压给水技术,出水压力可准确设定,并有节电效果。水泵实行软启动,维持了热水系统的压力稳定。--台州医院 沈道永 蔡显晟 阮平巧 林国明

参考文献
      [1]罗忆,刘忠伟.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2]本书编委会,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手册.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4-5。
      [3]周光星,宾馆业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调查和节能方法[J].节能与环保,2008,11:48-49
      [4]中国专利ZL02214198.7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