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浅析影响供热成本的六大因素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8  来源:淄博热力  作者:徐莉 李福华  浏览次数:262
      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供热成本,是摆在各供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政府“保本微利”的供热管理原则控制下,供热企业的获利空间非常狭小,特别是近年来电力供应紧张,燃煤短缺价格上涨,造成供热成本大幅增加,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一、 煤: 
      煤是锅炉运行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占锅炉运行成本的60%左右,煤价的上涨仍然对供热企业生产成本造成较大影响。 
      1、要求燃用煤的各项指标要符合设计煤种要求。锅炉设计的热力计算是以煤的发热量为基础的,受热面布置也因煤种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是否燃用设计煤种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 
      2、燃煤过程的适当调节,司炉的技术素质及责任心对煤炭的充分燃烧起决定性作用。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的培养是采取的必要手段。 
      二、 蒸汽: 
      近年来热电联产得到了大力发展,淄博市拔掉了133条小烟囱,共有11台2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完成了烟气脱硫工程,走在了全省前列,不仅对于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如目前淄博市共有供热电厂12家,供热企业16家,主要供热区域14个,集中供热面积1819万m2,集中供热率31.71%,主要采取电厂热源供热和锅炉热源供热两种供热方式,全市五区三县均采用了电厂热源供热,其中,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沂源县、高青县全部采用热电厂热源供热,采用热电厂热源供热面积占全部供热面积的60%以上。 
      热电联产的蒸汽已逐渐取代集中供热锅炉房的热源形式,使用蒸汽的数量在逐年加大,蒸汽占供热成本的资金比例已排到第一位。蒸汽的价格、质量、数量对于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蒸汽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供热需求量在迅猛增长,比如淄博市供热面积从九十年代的几十万平米猛增到目前的上千万平米,而“以热定电” 的原则决定了热电厂机组先期建设规模,热电厂的扩建规模与迅猛增长的用热需求量已不成正比,在某些区域逐渐出现了汽源缺乏的局面。 
      2、用热需求的比例失调造成了蒸汽价格的居高不下。从热电联产的原理看,通过抽汽或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后的乏汽品质远远超过供热企业的锅炉自产蒸汽品质,尽管采购各热电厂的蒸汽价格均低于供热企业的自产蒸汽成本,但并不意味着其价格的合理性。据统计我国热电联产的蒸汽锅炉生产每吨高温高压汽的成本在75元/吨左右,但供热企业支付给热电厂的蒸汽价格在60-110元/吨之间,使采购蒸汽的资金量占到供热生产成本的60%以上。由此引起一种怪现象值得思考:从能源品位高低区分,蒸汽比电能是较低品位的能源,应是优先鼓励采用的能源,但是由于蒸汽价格高,利用蒸汽作为动力而节约电能的设备:如汽动换热器、溴化锂制冷机等设备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耗用电能的设备而遭到淘汰,而不得不重新启用以耗用电能为主的设备。 
      3、据统计各汽源厂提供的蒸汽品质,从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达到合同要求的程度都没有达到100%,各供热企业普遍缺乏对蒸汽采购的质量控制。应制定对蒸汽供方的评价标准,并按时对供方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合格蒸汽供应确定一个让步接收的办法。 
      4、对于供热企业的蒸汽用户控制,应在供需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中规定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年需热量的经济约束条款,与实际不符时,用热单位要承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否则,供热企业将为用汽稳定性差、连续性差的用户负担过大的生产成本,甚至面对用户无理索赔。 
      三、 水: 
      水作为供热系统中输送热量的介质,其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供热运行的安全经济性。 
      1、确保水质保障安全经济运行。 
      目前供热企业所建的汽水换热站均能采用蒸汽凝结水补充系统用水,但在停汽、外网大量跑水期间仍有使用自来水补水的现象。比如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王舍换热站的2台换热器在05/06运行之初,发现阻力较大,升温慢,冷凝水温度高,拆开板片后发现水侧的两板片之间靠近水口一侧有75%以上的空间都是堵满了水垢,这是一台只用一个运行季的新换热器,04/05供暖季由于王舍站大量漏水,补入26563吨自来水,其水费、加热这些水所需的蒸汽费用相当可观,而且由于结垢造成的热效率降低影响了供热效果。 
      系统中产生水垢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暂时硬度在加热过程中沉淀而生成的。锅炉房、换热站生产用水应采用合格的软化水,严禁采用自来水,甚至是地下水,否则将造成锅炉、换热器结垢和腐蚀,增加能耗和设备大修费用。应加大二次往巡查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力度,确保二次网非正常失水。 
      2、减小失水量保障安全经济运行。 
      据统计从常温的自来水处理成为一吨合格的软化水再经过加热输送到管网中的成本为16元左右。失水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安全运行。应尽量减小管网补水量。目前外网大量跑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网老化、锈蚀造成的泄漏;二是用户私自放水造成的。严重时造成补充自来水甚至换热站停运。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根据运行期管网泄露抢修情况,提出管段更换意见,逐步更换超过使用期限的管网。二是在运行期采用在二次网中加臭味剂的方式有效防止用户私自放水。 
      四、电: 
      电能是供热企业的主要能耗之一,应积极寻求降低能耗,提高运行的经济性的途径。 
      1、从设备运行记录分析及现场的操作观察,各锅炉房的引风机风门开度均在50%左右,汽炉给水泵的起停频繁,40个换热站中有36台循环泵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等等,以上现象均会造成电能的极大浪费。按照20~50%的节能潜力估算,每运行期将有40~100万元的节能空间。尝试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与提供变频设备的公司合作,采用无偿使用变频设备、节省电费分摊的方式,把供热企业采用变频方式节电的风险降低到零,同时配合锅炉房计算机监测项目、无人值守站项目进行,为下一步节能降耗工作及供热站点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2、同时配合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节约能耗、改善供热效果。 
      由于二次网的设计、安装、设备配置上存在不合理因素,小区热网局部增容、并网、扩建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有的站所处位置不是在所供区域的中心位置,这样的站很容易造成水利失衡,近端温度过高,远端温度达不到要求。为了满足远端用户,往往采取加大流量或提高供水温度的运行状态,以牺牲经济利益的方式保证供热效果,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对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非常必要,对二次网的平衡调节存在互相影响的问题,往往调好了这里,那里又不行了。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对较大的供热系统安装相对可调和调节性较好的平衡调节阀比较有效,如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锅炉房市委线加上调节阀后,收费率明显提高。在近端用户管网上加装流量孔板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大管网的平衡调节力度,提高供热运行效率,节能降耗。 
      第二尽量采用多热源或双热源结构的运行模式,提高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改善管网失衡状况、充分利用凝结水资源。如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与建委站联网、第二分公司中心站与新材料站联网运行均收到了良好的供热效果。 
      五、先期规划、设计决定运营成本 
      换热站规划、设计中存在弊端,使供热运行长期不能达到经济运行状态。 
      第一、发挥供热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关键之一是供热设备和管网的充分利用。预测的热负荷是供热规划的最重要的基础。现在很多换热站由于热负荷预测不准,设备及热网投资大,与城市工业与民用供热发展不能配合,造成热网长期达不到设计值,严重地影响了换热站的经济效益。热力开发部门与设计部门应密切合作,使热负荷预测更加准确,供热设计与投资更加切合实际。 
      第二、在换热站设备选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蒸汽品质因素,适当选取合适的换热器。如位于蒸汽管网末端的换热站,实际的蒸汽参数比设计值低,同时相对于蒸汽流量来说循环水流量过大,普遍存在着凝结水温度过高的现象,有时高达65℃左右,造成较大能源浪费。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换热器内部存在明显的换热量不足问题。已投运的换热站应进行凝结水余热利用技术改造。 
      第三、积极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节约能源消耗 
      自动控制的真正意义不在实现无人值守,而是如何搞好节能调节,在保证供热指标的前提下,更好地节约能源。系统温度调节滞后,应将调节比例适当加大,使系统反应既快又平稳,真正实现“无人值守,有人巡视”的换热站运行模式。如淄博热力有限公司在05/06运行期对8个换热站采用了“无人值守”供热模式,在蒸汽压力稳定、二次网无漏水的情况下运行比较稳定。应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状态,使无人值守站的运行水平达到预期目标。 
      六、设备维修管理对生产成本影响举足轻重 
      供热企业作为设备型企业,以设备形式存在的企业资产占固定资产的绝大比例,随着企业发展,产品质量、成本更加依赖于设备。 
      备件管理已成为降低维修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充满挑战性和蕴涵开发潜力的管理过程。以淄博热力有限公司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为例:锅炉有19台分别来自8个厂家,160余台水泵有15个厂家,60余台换热器有13个厂家。其它如电机之类的厂家就更多了。过多的设备供应厂家对于维修管理弊端有二: 
      第一、有些设备厂家的配件是非国标产品,其要价比国标配件贵2-3倍,而别的厂家无法提供此类配件。有些备件紧急采购费用十分昂贵,超出原价值的两倍,企业负担沉重。应在采购主要设备时应考虑一至两家供货质量稳定、及时的供货商,并按时依据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保证检修配件的易得性、经济性。 
      第二、备品备件不通用,一方面备件资金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又常出现维修无备件和紧急采购状况,所占用的资金量增多,在建账、库存、设备配件互换、配件采购、设备检修等方面增加了工作数量与难度。应保证设备配件的互换性,减少备品备件的资金占有量。 
      维修管理注重系统性,把方向定位在总体目标的优化。例如,我们在设备前期管理阶段的设备订购中能够考虑备件损耗和备件库存,以随机备件形式订购一批关键易损备件,对保障生产的长周期顺利运行和减少备件费用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在维修模式设计中,对不同的设备在使用的不同阶段,是改造、报废还是采用其它维修方式,要从经济的角度作统筹系统的考虑,以达到最佳的综合目标。
结束语:供热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不同,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认识,笔者以多年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浅析以上六个影响供热成本的因素,以便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供热企业的安全经济运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