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城区集中供暖现状:价格全省县级城市最低,78%的集中供热普及率全国最高,全长78公里的管网,供热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自1995年平阴集中供暖实行17元/平方米的价格以来,已坚持了20年不变,即使在2000年以来面临全国煤价暴涨的形势下,也没有涨一分钱。这一价格在我省县级城市中属最低。和低价格相反的是,平阴供热交出了上面的成绩单。
目前,总长度78公里的管网,东到安城镇,西到玛钢科技园和玫瑰社区,形成了一纵六横的管网格局。供暖已实现了循环水供暖的自动化控制,缴费也实现了信息卡银行缴费和网上缴费相结合的方式。
●打响“三大战役”,技改和创新带来了全厂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和运营成本的全面下降。
琦泉热电自上世纪80年代末建厂后,一直使用三台35吨每小时链条锅炉生产,热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1999年公司筹措资金1400多万元,新上了第一台75吨每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迈出了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的第一步。
2001年,改制为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后,面对煤价上升的巨大压力,公司意外发现了燃烧煤泥的优势,随即打响了全方位技术改造的“三大战役”——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了以煤泥燃烧为主,以白云石、秸秆、石油焦和工业盐为辅的燃料多元化“配方”。燃烧排出的灰渣通过球(,作为水泥的掺和料销售,实现变废为宝;在锅炉技术改造方面,将中温中压升级为高温高压,实现了高温高压—中温中压—工业供热—居民供暖的四级梯级利用;在水利用技术改造方面,改变建换热站、用蒸汽加热水再向居民供暖的陈旧工艺,改为用冷却汽轮机产生的循环热水供暖。
自2005年开始,公司连续九年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在全国地方热电行业中首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热电领域自主专利技术4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2012年,琦泉热电创新转型、实施新能源战略的第一个生物质发电项目,也是全市首家的玮泉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并在当年供暖季首次参与集中供暖。2014年,公司又建成济南商河玉泉、贵州金沙金泉两个生物发电项目,均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前公司在建的河北大城、菏泽郓城、临沂兰陵项目正在稳步推进。2014年10月,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新能源联合研究实验室”,在生物质能相关产品研发、微电网示范工程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
●通过技改和转型,供暖早已不是公司主要盈利点,产品多元化弥补供暖损失。
20年不间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给琦泉热电带来的是经营成本的下降和产品的日趋多元化。如今,公司在巩固热电联产这一老本行的前提下,还对外输送风能,用生产余热供暖。去年,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4.17亿度,供电量3.48亿度(不含玮泉),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缴税7000万元,利润两亿元。通过多轮技改,目前琦泉供暖的热水其实是冷却汽轮机时产生的低温循环热水,在保证火力发电、工业供热的同时,“顺便”就完成了向居民供暖。董静波介绍,17元/平方米的供暖价格,单纯从热的成本分析,是亏本的,但公司产品多元化弥补了供暖的损失。同时也由于“不涨价”策略,使城区热化率从原先的30%提升到现在的90%。因此,琦泉有底气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再坚守20年价格不变,回报平阴乡亲。
(本报记者冯经伟通讯员郭瑞忠赵军范龙栋)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