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青岛今年有望用上海水源供热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6  浏览次数:22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的内容之一。作为岛城市区最大的能源企业,青岛能源集团加快耗能高、污染大的传统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同时,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既有设备减排改造,让青岛的天更蓝。

减少房屋热能耗损,节能改造面积翻番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0个,全面推广新建建筑非煤化供热,实施建筑节能改造350万平方米,力争市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节能减排仍然是今年工作的主题,能源集团加快推进传统能源的升级利用和替代,实施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汽改水’、‘汽改气’及自控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同时计划投资9000万元,实施锅炉设施脱硫、脱硝、除尘升级改造,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热质量。”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杜秀君说,去年能源集团投资2.6亿元,对51台锅炉进行了环保升级改造,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840吨/年、氮氧化物5880吨/年。

“对于老城区来说,没有保温层的老旧建筑在集中供热期间,热能损耗非常大,因此去年能源集团对90万平方米的老城区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全市完成老城区建筑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提高到350万平方米,比去年全年完成的还要多一倍。”杜秀君说。

门口守着气源,天然气应用要推广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至7.5%,而处于天然气管网末端的青岛因存在天然气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使用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不足2%。

2014年11月14日,随着首艘“科罗尼斯”轮正式向码头罐内输气,建在青岛“家”门口的华北最大气站—董家口港区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6年投产。等到2018年该项目的三期工程全部投用后,青岛将彻底解决气荒。

“现在我们正与负责该项目运营的中石化对接,争取今年确定固定合作关系,保证青岛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杜秀君说,除了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公交的压缩天然气(CNG)外,今后随着LNG气源的充足,能源集团将在已有居民用气、工业用气等基础上,向物流货车、游艇、渔船等柴油消耗类产业推行。同时,在蓝色硅谷核心区、交通商务区、西海岸经济新区及胶东国际机场周边等新建规划区域,优先大力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冷热联供综合利用供能项目,建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

成本高一倍,天然气供热难推行

“相比污染环境的燃煤式供热以及应用成本更高的新能源供热,在解决了气源的基础上,推行天然气供热是最理想的环保供热方式。但是由于天然气的价格比煤炭高,在居民供热费不提高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天然气居民集中供热。”杜秀君说,如果使用天然气供热,成本至少要提高一倍。据悉,目前实行“汽改气”改造的主要还是一些常年需要热源的工业用户,通过改天然气供热减少夏季的能耗损失。

按照2015年发展规划,青岛能源集团今年加大“汽改气”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配套建设与供应服务,计划新增燃气用户5.5万户;加快推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网优化,计划新建燃气管网50公里计划建成天然气汽车(船用)加气站两座。

新能源供热再创新,拟用“地铁源”

如今,随着莱阳路空气源供热、金源热力太阳能供热、前海馨苑小区污水源供热项目、蓝海新港城污水源热泵项目、福天麓湖地源热泵项目、八大关移动蓄热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项目等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投用,新能源供热已然被人们接受和熟知,在《青岛市加快清洁能源供热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利好政策推动下,新能源供热推广逐步走入“快车道”。据统计,去年全市新增的9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中,清洁能源新增供热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增供热面积总量的22.2%。

在已试点应用太阳能、污水源、地源、空气源等清洁能源供热基础上,今年青岛能源集团将创新试点应用海水源热泵供热,同时探索应用“地铁源”供热。“以土壤温度为主要热源的地源热泵会随着‘索取’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供热能力,如此一来,只能耗费电能来加热达到标准温度,而地铁隧道在将来通车后,内部会持续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能在地面至地铁隧道之间设置一些取热器,就能有效利用隧道内的温度给管网水加温,从而减少耗能。目前,我们正与研究院商量该方法是否可行。”杜秀君说,去年青岛能源集团新增清洁能源供热区域面积约140万平方米,今年再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

抬高热企门槛,规范供热市场

“这次我带来的建议是有关新能源综合利用发展的,重点就是呼吁政府在允许新的供热企业进入市场时,要考虑供热市场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杜秀君说,他在调研中了解到,青岛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民营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一窝蜂扎堆进入供热市场,可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不规范,导致集中供暖温度不达标,用户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百姓意见逐年增多。

杜秀君称,有个别民营供热企业在出现问题后非但不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反而置之不理,甚至想通过直接撤出供热市场的方式摆脱问题。“这些企业已经负责了一定区域的百姓供热,一旦突然撤出,百姓供热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不影响居民正常供热,一般都是由市内主要的热企单位兜底接管。”杜秀君说,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他建议政府能够控制供热市场准入门槛,以骨干热企、国营热企为主要营运方,使整个青岛供热市场更加规范、可持续发展。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