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不南不北”的合肥 众口难调的供暖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30  浏览次数:189
     这是一个当地每到冬天就会旧闻新说般拿出来自嘲的段子:合肥人说,他们的冬天零下3摄氏度;北京人听后笑了,他们的冬天零下13摄氏度;哈尔滨人听了很不屑,他们的冬天零下23摄氏度。最后,合肥人淡淡地说:我说的是室内……

这个段子对南方其他城市,也适用。

近年来,南方城市市民要求冬季供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报官方微博的一项最新网络调查也显示,88%的网民支持南方城市冬天集中供暖。

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地理标志之一淮河跨越安徽,位于江淮之间的省城合肥是个典型的“不南不北”的城市。在集中供暖方面,合肥已经走在南方城市的前列。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市政府不断强制关闭市区内的小锅炉,集中供暖开始逐步接替一些单位的自办供暖。

然而,合肥热电集团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布局,也只在全市166个小区,约10万户居民家庭开通了集中供暖服务。这对合肥市近400万的市区常住人口来说,集中供暖覆盖率不足一成。

为何群众强烈呼吁,推进速度却如此缓慢?

企业推动难有突破

经过若干年努力,合肥市的集中供暖企业现在完全合并到合肥热电集团旗下。资料显示,合肥市国资委2007年11月批准,将合肥市从事热电联产的三大热电企业共同组建成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一些单位自办的传统小锅炉供暖设备,合肥市加快了强制淘汰的步伐。从一环以内、到二环以内,再延伸到开发区,高耗能、不环保的小锅炉在合肥市逐渐被淘汰。

有关部门希望以这种方式为提高集中供暖普及率和覆盖率创造条件。实际上,全市集中供暖的建设资本金完全由政府配给。近年来,合肥在这方面已经投入10多亿元。

“推行集中供暖必须在新建小区超前规划,想在老小区进行供暖改造的难度很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合肥热电集团总经理汪昌跃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会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召开推介会,但最终同意市政集中供暖进驻的不超过新开发小区总数的十分之一。

近几年,尽管合肥申请集中供暖区域有增速趋势,但实际覆盖率仍然不够理想。由于附有市政供暖的小区,房屋往往会增加每平方米数百元的售价,这让很多定位中端以下市场的开发商难以接受。而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的小区,开发商同样会面临市场上多种供暖设施的选择,市政集中供暖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即便在供热企业内部,推进居民集中供暖同样面临矛盾选择。据汪昌跃介绍,按照现在的生产成本和市场定价,企业每收2元钱的供暖费,要倒贴0.5元钱。企业不得不通过发展非居民用热等市场来弥补居民用热的亏损。

面对诸多矛盾,汪昌跃认为,南方城市集中供暖必须依靠政府强力推动方可有所突破。

市民喜好众口难调

记者在合肥调查发现,虽然不少市民要求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却对当前集中供暖的认可度并不很高,甚至曾经发生过市政供暖进驻小区施工而遭个别住户阻拦的事件。

事实上,合肥市民家中现在采用燃气壁挂炉(俗称家用小锅炉)取暖越来越多。尽管合肥今年冬天算暖冬,但记者在位于合肥市石台路上密布的壁挂炉售卖企业里采访发现,店家的生意非常红火,不少店主表示购买小锅炉要预约,四五天才可安装。

网络上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合肥市民论坛里,有关选择集中供暖还是安装小锅炉的讨论非常激烈,焦点集中于使用成本谁更划算上。

选择自己安装家用小锅炉的网民认为此举更加自由,什么时候开暖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取暖设备的维修保养也通过厂家就可以完成,省去后续服务的诸多麻烦。支持集中供暖的网民则认为市政供暖“暖气”更足、更方便。

而关于使用费用方面,不同用户之间的分歧较大。记者从合肥热电集团公司得到的信息是,该市目前大多数新建集中供暖的小区多采用按流量计费方式收费。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居室,一个冬季的取暖消费大多在2000元左右,“极少数家庭24小时大流量使用,会达到6000元左右。”

与见仁见智的讨论一时难分伯仲一样,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供暖方式在面对诸多的消费选择时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