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热费改革的重要部分,本市将扩大按热计量收费的试点范围。来自市热力集团的消息称,目前市热力集团供暖的集中采暖用户,已圈定了400个热力站,拟推进按照热计量收费,原有的收费模式可能被打破。
北京市热力集团销售公司经理王玉明近日告诉记者,目前热力集团在主要城区圈定了400个热力站,作为第二批试点对象,拟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如果获批,那么试点范围将占目前全市集中供热2000多个热力站的近五分之一,比过去的48个按热计量收费试点的规模扩大数倍。
按热计量收费不强制
目前,供热部门在推行热计量模式时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在一栋公共建筑安装一个热计量表,然后再分摊给建筑内的用户;还有一种是给每个用户都安装热量计,主要有机械式和超声波两种,这种热量计是一种电子计量仪,可以安装在暖气片上,按照分户用热量计量。
“目前,具体采取哪种模式尚在研讨,有待主管部门的批准。”王玉明说,因为热是特殊的商品,它传导流失快、建筑房间的结构、向阳背阳、迎风背风等都将影响用热量,就连管道热水的水质和杂物也会对热量有所影响。因此,在此前的试点阶段,主管部门在试点单位并没有强制推行热计量收费模式,供热企业与用户协商后由用户自主选择。
试点户共节省1300万元
目前,本市取暖费已在部分非民用住宅进行计量收费试点。试点后的供热价格分为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部分,用户的取暖费由“基本热价×面积+计量热价×用热量”计算得出。不管用户是否用热,均需缴纳每建筑平方米12元的基本热费,而实际用热量热价则根据计量表的数据,按照44.45元/吉焦的标准进行计算。
据了解,2005年至2007年,热力集团针对集中供暖的48个热力站300多万平方米的非居民建筑进行热计量收费试点,结果显示,同样一个采暖季过后,仅有5户缴纳的费用比按面积收费时多,其他的按热计量收费的用户总共节省了1300多万元热费。“但改变计费方式本身并不省钱,省钱的原因是用热量可控制,人们有了节能省钱的意识。”市热力集团副总经理陈明说。
三年内推广到居民用户
据市发改委的统计资料,截至2007年1月,本市具备安装热计量装置条件的节能住宅面积约为9467万平方米,已安装计量表超过10万块。
目前,北京供热体制改革正在推进中,按照热计量收费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措施实施后,就是要对用户的采暖实行自主控制,分户计量,按户收费,最终实现“热”的商品化。据了解,目前本市按照热计量收费的对象主要是非居民用户,而在今后三年之内,居民也将纳入热改范围。
据市热力集团副总经理陈明介绍,热力集团拟定了一个3年的热改计划,即今后3年内,北京将对7000多万平方米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其中包括2500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预计这项计划需2.5亿元资金投入,待政府批准立项后才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