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村民过冬温暖又干净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5  浏览次数:224
     12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崔各庄乡马泉营村见到曹慧琴大妈时,她正一脸满足地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身边不远处是一台壁挂式取暖器,洁白的陶瓷面在灯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芒,室内气温保持在23度左右。这间房间,可以用“温暖”、“整洁”来形容。

     “搁以前可没这么暖和,也没这么干净。”曹大妈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供暖是靠烧燃煤,虽然是集中供暖,不用自家烧煤,但因为锅炉房和供暖管线老旧,一到供暖季,煤灰就会随风漂浮在村里的路上、房子上,甚至通过窗户“登堂入室”,“家里两天不打扫就脏兮兮的,看着心情就压抑。”

     烧煤供暖对环境的影响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对村民用水的影响。曹大妈告诉记者,以前用水特别困难,因为老旧的锅炉和供暖管线让水损耗猛增,水都用来供暖了,“经常是水龙头开到最大,出来的水连不成一条线。”

     “温度也老达不到标准。”曹大妈抱怨,在烧煤供暖时代,她家的室内温度经常在16度以下,低的时候也就刚过10度,“掀帘子进屋,半天暖和不了身子!”

     说起以前烧煤供暖带来的影响,曹大妈有一肚子话要说,村支书芮本生也忍不住插话,“集体负担太重了。”芮本生算了一笔账:烧煤供暖时算上煤块、人力和各项维护费用,集体每年需要支出1000万左右,村民只需要缴纳600元每户每供暖季,绝大部分由集体承担,村里早不堪重负。

     “供暖管线是1995年旧村改造时铺设的,老化严重,村民都反映室温不足,不足就多烧煤加大排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芮本生说,“但由于集体资金不足,改造一直是‘纸上谈兵’。”

     转机出现在2013年8月,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推进实施“煤改气”工程,解决问题突出地区的环境脏乱差和安全隐患。在市、区、乡政府及多个职能部门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10日,马泉营“煤改气”工程施工队正式进场施工。

     “工程总造价4000多万元,上边补贴一部分,集体掏2000多万元,说实话当时账上真没钱,但想想能用以前烧煤供暖时两年多的集体负担解决环境、安全等大问题,太值了!在决策时,大家都痛快地举手了。”芮本生笑着说。芮本生介绍,“煤改气”工程共为690户、345栋楼房安装1380台壁挂炉,所有工程任务均在今年入冬之前完成。路面修复、计量表、燃气管线改造、入户管线等工程费用全部由村委会承担,除了取暖片,所有费用不用村民掏一分钱。

     11月15日,690户村民都用上了天燃气采暖,家里家外整洁了许多,室内的温度也从以前的16度甚至更低,上升到23度左右,“不管外面多么寒风呼啸,一进家门很快就暖和了。”曹大妈乐呵呵地说,“乡亲们都说,煤改气工程太好了,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又洁净的家!”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