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集中供热:朝阳市城区供暖的一场革命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7  浏览次数:241
     聚焦了城区几十万市民百姓关注目光的城区南部集中供热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在市政府一诺千金后,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以非亲身历者难以想象的艰辛过程圆满完成。集中供热的实现,在使城区南部十几万户居民首先受益的同时,也使我市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朝阳目标迈出跨越而又坚实的一步!

政府重诺 造福于民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城区集中供热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涉及广大市民百姓切身利益的公益事业。市委、市政府以执政为民的政策导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于2013年开始启动城区南部集中供热工程,并列入当年政府承诺为市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

供热建设伊始就是全市上下关注的焦点,工程寄予了市委、市政府务重实干、为民谋利的庄严承诺,牵动着城区十几万普通市民百姓的心弦。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热源厂施工现场调研、督查、察看供热建设情况,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也积极促进,于同年4月份作出关于加快朝阳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的决定,要求按照“节能、环保、高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启动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快城区集中供热进程,并通过领导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督促和推动工作。

倾注着指挥建设者们的心血汗水,经两年来的分期建设,到今年10月31日正式开栓供暖后,城区南部达到集中供热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党的关怀、政府的承诺、建设者的艰辛和付出,正化为冬天的温暖,随着一条条暖气管道送往千家万户。而且拆除小锅炉,实行集中供热,直接起到了减少排污,还净蓝天的作用,市区大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直观就能发现,集中供热后,冬季取暖锅炉周围的烟尘污染不见了。

百计千方 攻坚克难

在今年城区南部全覆盖如期集中供暖开栓那一刻,市领导竟不禁言语哽咽。城区集中供热工作启动以来,运作难度之大超出想象。时间紧,任务重,热源整合难度大。热源整合工作复杂敏感,牵涉到现有的供暖企业、开发企业等多方利益,平衡起来十分困难。

2013年为了实现当年施工、当年并网、平稳运行的工作目标,市政府于4月1日成立以于言良市长为组长的朝阳市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有综合组、保障组、协调组、工程组、热网建设组、热源整合组和宣传组,为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工作的有序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了现场办公和周例会制度。于言良市长十分重视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多次听取工程情况汇报,现场调研和召开现场办公会达10余次,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从2013年6月份起,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周例会制度,随时研究解决工程遇到的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很好地推动了工作。至供暖前,累计召开周例会16次。

作为项目实施具体管理部门,市供暖办更是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部门18名工作人员全年没有假日,晚上十二时开会总结前半夜工作、部署后半夜工作,调试设备人员连续几天敖红双眼,施工人员每天劳动十五个小时以上以致晕倒工地……热源整合、资产评估、办理工程前期手续、工程设计等等,尤其是热源整合工作,涉及到国有供暖企业、社会供暖企业及私有自供小锅炉房。尽管许多供暖私营业主能从大局出发,同意并网,并在没有拿到政府赔偿金的情况下拆除锅炉及设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供暖改造。所以供暖办人员要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不成就再去,每个企业至少去了5次。管网评估工作更是复杂和异常繁重,因产品价格不同,阀门井要一个一个地核实,以致集中供暖启动后,带动了朝阳史上超常量的评估业务。工作人员不但要白加黑、5加2的工作,还要应对阻挠、打架等干扰。整个热源整合工作可谓是挖空心思、殚精竭虑,还加上苦口婆心、磕头作揖……要打破几十年形成的利益格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集中供热,无异于一场革命。

今年作为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全面推进的一年,改造工程量几乎是去年的一倍,热源整合涉及的供暖企业数量众多、产权形式不同、情况复杂,市供暖办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城区南部集中供热改造工程的工作部署,基于去年工作经验,凡事提早谋划,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年初就开始着手调查摸底,制订分散燃煤热源整合方案等多项措施,保障集中供热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自8月20日开始,利用70天时间在城区南部打起了一场管路铺设、拆改锅炉建设换热站、购进设备及安装等系列保障供暖的攻坚战。

室温升高 投诉下降

集中供暖带来了供热质量的明显提高,城区居民普遍过上了温暖的冬季。城南集中供热改造一期工程于2013年7月24日开工,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完成主管网敷设33.099公里、二级网改造30.6万平方米、建设改造换热站32座、整合11家企业12座热源。2013年11月1日,在采暖期到来时,城南集中供热改造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并网面积达540万平方米,系统运行平稳,供暖质量较往年大幅提高,7万余户居民受益。 (下转第二版)

尽管去年只占很小比例的市区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大热源集中供热,但群众在取暖上问题上的满意度还是有了明显提高,这从各类投诉情况较往年均有大幅度下降的数字上足以说明。2013年至2014年这个取暖期,共有网上投诉951个(民心网投诉139个、政府网投诉812个),与上个取暖期比总量下降20%;电话投诉1574个,总量下降40%以上。

今年改造工程8月下旬开始施工,采取倒排工期的方法,在不足70天的时间里新建一级管网28公里,新建换热站66座,改造二、三级供热管网32.6公里、整合53家供暖企业60座锅炉房,集中供热面积达860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5.3亿元,9万余户居民受益。到目前城区南部实现1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让16万户居民有了温暖过冬的保证。据供暖部门统计,分散热源供暖时,由于锅炉是间歇性运行,温度时高时低不稳定,平均室温在18至19度;集中供暖是恒温,平均温度达到21至22度。由于集中供暖是新事物,涉及环节较多,在供暖初期,受调试管网、设备影响,还有供热企业二级网维护跟不上,二、三级网络陈旧堵塞,山墙、顶楼保温差,居民供暖设施使用知识缺乏等原因,也出现个别反映温度不够的问题,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目前一次管网运行平稳,热网平衡状况良好,所有投运换热站全部启动,运行平稳正常。

规范管理 未来可期

与分散热源供暖相比,集中供热后,远传设备的指挥平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为强化对各供暖企业的监管,提高供暖质量,市供暖办严格落实12项供暖保障措施:一是继续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市民投诉渠道畅通;二是继续实行专人专管制度;三是继续实行定期、不定期巡检制度;四是继续实行供暖联络员制度;五是继续实行供暖公示制度;六是建立供暖企业诚信体系;七是热源整合与供暖质量挂钩;八是建立重点区域约谈制度;九是建立临时接管制度;十是继续实行联合执法制度;十一是继续完善供热考核工作制度;十二是继续加强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同时供暖办不断深入供暖企业和广大群众,认真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帮助供暖企业解决问题,提高供暖质量。供暖办2013-2014采暖期共对市区供暖企业及锅炉房进行了502次检查,夜查10次,入户测温496余次,严格监控企业的锅炉运行情况,对出现的故障,监督企业及时维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设备的运行。

为了使涉及千家万户的供暖工作进一步利民造福百姓,在保障城南供暖质量的基础上,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保证城区北部集中供热的国电电力新建热电项目。项目在2010年已完成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三大主机和启动锅炉招标工作,签订技术协议和合同。2011年完成了初步设计第一次设计联络会和初设岩土勘测工作。2013年9月30日,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 2014年2月13日,由电力规划总院组织完成了初步设计外部审查工作,正在开展征地工作,项目配套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包括铁路专用线工程、主水源供应工程、配套热网工程等,争取早日实现集中供热。全市集中供热网络的形成,将为所有城区居民带来温暖的冬季。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