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价格19年未实质性调整
“我市市区集中供热价格已有19年未进行实质性调整。”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995年集中供热刚起步时,当时的标准为居民每平方米使用面积23元,供暖时间120天,每天18小时;办公取暖按建筑面积,每天11小时供热为每平方米21元,每天18小时供热为每平方米23元。
2004年,煤炭价格上涨,供热价格和成本出现倒挂,政府确定居民供热加收2元燃料差价至每平方米使用面积25元,非居民加收4元的燃料差价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5元,但相应延长供热时间,由原每天供热18小时、120天延长至目前的每天供热24小时、136天。
“上调的2元钱不足以弥补供热时间延长增加的成本,也不能够起到弥补煤炭等原材料的增支的作用。”该负责人说,2004年的市区集中供热价格水平一直保持至今,今年市区集中供热价格仍然保持每平方米25元不变。也就是说,市区集中供热价格已有19年未进行实质性调整。
去年供热成本达每平方米28元供热价格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而供热成本是定价的基础,我市物价部门一直把供热成本监审作为供热价格管理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国家成本监审相关政策规定,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对供热企业进行成本监审。
“供热成本主要由煤炭、水电费、管道折旧维护费、人工支出、制造费用等生产成本,以及管理费、财务费等期间费用构成,从近几年供热成本监审情况看,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95%左右,其中煤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达70%左右。”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经物价部门进行的成本监审,市区两家热电集团2008年至2012年集中供热成本平均为每平方米34元,远高于每平方米25元的供热价格;2013年,随着煤炭价格回落,供热成本仍达每平方米28元,成本价格仍然倒挂,且此成本不包括目前正在改造建设的烟尘治理设施运行成本。
“虽然煤炭价格下调,但供热成本价格仍然倒挂的主要原因在于,与煤炭价格高峰时相比,目前煤炭价格虽然降幅较大,但仍比2004年调价时每吨高80元左右。”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2004年调价时,原煤平均到厂价格为每吨500元左右,煤炭价格自2008年起持续上扬,长时间维持在每吨800元至900元区间,2011年价格曾突破每吨1000元;2012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开始下降,2012年、2013年供热企业原煤到厂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720元和625元;今年1至10月份,原煤到厂平均价格为每吨580元。
“除煤炭价格因素外,水、人工、供热时间延长、热源管网投资等成本增支,也是成本价格倒挂的重要原因之一。”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市区工业用水价格提高,企业水费成本明显增加;我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逐年提高,供热企业成本增加;同时,规定的供暖时间是136天,而市政府要求供热企业视天气变化情况随时调整供热时间,2012年、2013年供暖时间分别长达150天、145天,这也相应增加了供热成本;随着供热面积不断增加,需要新上热源、铺设管网,老旧管网设备需要升级改造,投资不断加大。此外,供热企业还面临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建设带来的巨大投资及运行成本压力。
市区供热价格为全省最低据了解,我市市区居民采暖收费按照使用面积来计算,每平方米25元,热计量用户基本热费为7.5元,计量热费每千瓦时0.1285元,正常采暖期一般从上年度11月20日开始,至下一年度的4月5日结束,共136天。周边城市中,青岛市居民类用户采暖用热价格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30.4元,烟台市居民类今冬供热价格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4.5元,尽管单价比威海低,但因按照建筑面积收费,实际上比威海的供热收费高。
“考虑居民承受能力,我市供热价格一直未上调,即使在煤炭价格高涨的2008年至2011年,仍然维持25元的供热价格水平,在全省17地市中处于最低价位。”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8年受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除我市外,省内其他地市均上调了居民供热价格,其中最高为每建筑平方米25.6元(折算使用面积为35.6元),全省平均使用面积价格为每平方米31.56元,比我市高出6.56元。
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