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表空转,其实在技术和改革路径的选择上,分野也开始显现。“现在从官方到民间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热成为商品后可以精确计量,其实热与水、电、燃气不完全一样,计量只能做到相对准确。一定要找到一个方法简单,计量成本低,又相对公平的办法。关于供热计量的测算标准和收费标准,现在办法太多,没有定论。”这位专家说。
目前关于热的测量标准有:热量表法、热分配表法、时间面积通断法、流量温度法等多种多样,各地在实践中也允许企业从中选择适合自身运行的方法进行供热计量改革,而全国有200多家仪表生产厂家瞄准了这块大蛋糕,每家的投入都很大,五花八门的计量方式让用户困惑不已。
供热计量装置的监管、检测、维护责任、检测费用等事宜也需进一步明确。山东济南通过去年300万平方米热计量面积的试验,发现热计量表合格率不到50%,如此一来,引来用户广泛质疑:“表都不准,如何计量热?”“标准不明确,路径不明晰,客观上造成了边推进边浪费。不光是‘烂表’的浪费,还有能源的浪费。”这位专家说。
拿目前普遍推行的“两部”制和多退少补来说,因为装了表以后却不按计量表收费,不仅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国家明文规定两部制中基本热价占30%,一些地方刻意抬高基本热价所占热费比例,并不能有效促进热企和居民强化节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