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公布省城热计量试点的详细数据,记者只能通过对一个较小热源厂的热计量试点和退费情况,为您尽可能还原济南市的热计量试点情况。
现状:
3300户试点居民 约两成获得退费
记者从省城某热源生产厂家了解到,2010-2011年的采暖季,该厂的供热辖区有3300多户居民加入了首批热计量供暖试点。经过一个采暖季之后,最终只有1600多户居民真正实现了热计量试点供暖。
“原因很多,有不少居民家的热计量表存在计量不准的问题,只能退出热计量试点,而有的居民则主动要求退出,希望仍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算下来之后,只有这1600多户,真正符合条件又愿意加入热计量供暖试点。”供热行业的一名内部人士说。
而记者从该人士出示的一份该热源生产厂家的账目明细上看到,在这1600多户热计量试点的居民中,有700余户最终实现了暖气的节费。在其中的一份名单上记者看到,暖气退费金额最多的竟然有2300多元,而最少的也在100元左右,平均则在300元左右。“3300多户居民,最终700户左右能够退费,大约占了2成左右。”这名内部人士说。
退费不是发现金 计入下一采暖季
“700余户居民产生了供暖退费,总共要退34万多元钱。”该内部人士说。但是这些暖气费,居民到底拿到手里没有?记者根据线索进行了联系,但所谓“暖气退费”的居民并没有拿到实际的现金。“供热方告诉我们,退还的暖气费无法以现金的形式交付,只能抵算下一个采暖季,也就是2011-2012年这个采暖季的暖气费来使用。”居民吴女士说。
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去年先预交了2600元的暖气费,然后加入了热计量试点。“2600元是先按照以往的按居住面积交供暖费的形式交的,经过一个冬天计划着节省用暖之后,我从热计量表的读数上算出来,家里总共节约了大约700元左右的暖气费。”吴女士说,经过向供热企业申请退费,以及热计量表送检合格之后,她家被告知可以退还700元左右的暖气费,但是这些钱被累计算到了下一个采暖季的暖气费中。换句话说,吴女士今年的应预交的2600元采暖费,实际上只需预交2600-700=1900元。
吴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她家今年继续省着用热又节约了一部分费用的话,再下一年的采暖费她需要缴纳的热费数额就更少了。“按照吴女士家这个节费的方法算下去,如果她每年的节费累计额和要按面积缴纳的热费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采暖季中,她就可以免费享受一个冬天的集中供热。”上述供热行业内部人士说。
为何不能发现金 供热企业有苦衷
既然“多退少不补”了,也承诺退费了,为啥居民不能看到现金呢?“暖气的退费算到下一个采暖季是不假,但万一居民手头急着用钱的话,这个暖气退费就显得很重要了。反正都是一样的钱,为啥不能先返给居民现金呢?”有居民提出这样的疑问。
记者从供热部门了解到,目前,市政公用事业局下属的供热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以现在的采暖费收费标准来说,每平方米26.7元根本连我们的成本都达不到,更别说获利了。”济南热力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每供一平方米的暖,我们就要赔10元左右。每年居民的采暖费收上来之后,我们都要把这些钱先还给上一年给我们供煤的企业,然后这样才能再运进煤来,保证本年供暖,下一个采暖季再收暖气费再把缺口补上一些。”也正因为如此,供热企业普遍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想要直接退还居民的暖气费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居民家的节费也进一步造成了供热企业的资金压力。“目前,热计量供暖还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达到居民节费、供热企业节能的最终目的。现有的情况是,居民家中能节费,但是供热企业由于还缺乏有效的换热站实时调控系统,还难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所以一边是居民节了费,另一方面是供热企业没有因为节能而节约成本,造成了供热成本倒挂严重的情况加剧,进一步加重了供热企业的负担。”一位供热行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