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旧办公楼装上能量"体温表" 为建筑节能辟新径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6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182

      记者4月2日随省人大节能法执法检查组现场查看发现,一些静悄悄的节能行动正在不少建筑内发生,将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深远影响。 
      老楼土办法:

      水箱放进废弃盐水瓶

    【现场】省级机关医院地下中心空调室。和很多老建筑的空调机房一样,中央空调溴化锂机组机房以往室内温度很高,夏季能达到四五十度。机器故障需抢修时,工人吃颗仁丹穿着裤衩进去,20分钟就要出来休息一下。高热的环境直接影响着老建筑节能效果。现在,这里达到室内外同温。原先两个机组需要同时开,如今只需轮换开。

      副院长沈启松说,老建筑的节能改造关键在于意识,有了意识,处处可以小打小闹。比如这个机房,他们仅投入1.5万元,为管道包裹了厚厚的隔热层,降低散热。在泵房,原先机组产生的90多度高热废水全部弃置,现在他们仅投资不到10万,建立了密闭式冷却池,让废水降温后重回锅炉燃烧,变成循环水。

      医院是用水用气大户。原先,住院病人的生活用热水全部通过锅炉蒸汽加热。去年,省级机关医院投资30多万在综合楼顶楼建成了集热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夏天日产热水20吨。最有创意的节能措施是,将废弃的盐水瓶装满水后放入病房内的老式马桶,每个水箱放三个,提高水位,减少贮水量,100多个马桶放了近400个盐水瓶,半年抄表数据显示,用水量下降近500吨。

      目前,该院用于购置节能设备的投资已全部收回成本。检查组成员、南京市审计局副局长林林说,这里的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小、产出大,对老建筑很有启发,我要叫我们单位的人来学习。

      新区新思路:

      “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现场】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尽管这里还没有几栋楼,但是承担园区集中供冷供暖项目(DHC)的丰盛新能源公司已经进驻园区。他们和园区签下能源管理合同,园区再与进驻企业签约,今后,区内企业无需重复建设冷暖系统,只需将自己的供冷暖系统连接到丰盛新能源的法斯克区域管网即可。

      丰盛新能源总经理郁松涛介绍说,园区利用紧邻夹江、取水方便的地理优势,采用长江水源热泵和冰蓄冷技术,投资4亿元,建设统一供热和供冷的能源站,满足开发区内2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超过196万平方米的用冷(热)需要。经测算,与常规空调系统比较,综合节能达25%;每年至少可以减少540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冷却塔中蒸发和漂水损失49万吨。产业园还准备与自来水厂合作,用能源站的排水冲洗龙江水,让龙江水系活起来。

      省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介绍说,这里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值得推广的是,用市场化的运作来实现节能。

      能耗监测:

      53幢旧楼装上“体温表”

      【现场】省体育局。在五环大厦,登陆某个网址,就能看到大厦内各个部门的用电情况,配有图形,还有对比。局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同时发出简报,对情况予以通报。

      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徐国柱说,已经连续三年在机关内部公示省级机关各部门能耗状况。2008年初,按照分户、分类、分项能源消费计量与监测要求,省级机关开始着手研究用能系统计量安装工作,组织实施了3幢不同类型的机关办公建筑共10个部门10多万平方米试点安装工作。今年还将完成53幢办公建筑40多万平方米的计量安装任务。据此,逐步建立起江苏公共机构能源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用能监测与管理。

      探索机关既有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工作模式,江苏开了全国先河。2008年与2006年能耗数据统计比较显示,省级机关人均总能耗下降6.93%、单位建筑能耗下降10.93%,人均用水量下降14.97%。

      徐国柱还介绍,根据5年来能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他们正在开展对省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费定额的研究,有望在年内出台,以此建立机关用能量化管理“倒逼”机制,改变机关用能无统计、无定额、无监管的局面。 (姜婧 王晓映)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