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型发电厂的富余蒸汽向周边用户进行集中供热,逐步取代中小型锅炉和小型热电,这是南通市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春节长假过后,南通西城区实现集中供热,标志着此项减排工程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据专家介绍,集中供热的最大好处在于节省燃煤,可提高燃煤的利用效率20%左右。同时,还能改变小锅炉散乱布置、烟囱林立的局面;集中供热价格与其他能源相比也有明显优势。
自2006年以来,我市西城区供热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市委、市政府组织市经贸委等相关部门对西城区实施集中供热进行了充分论证,决定由天电公司受让宏达热电、南通热电以及江山热电机组指标和相关资产,对两台33万千瓦机组进行改造,实施西城区集中供热。市长丁大卫多次听取工程论证和实施情况的汇报,亲自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西城区供热改造项目总投资1.8亿元,被国家列为2009年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同时成为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扩大内需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00万元。供热管道长达28公里,途经港闸、崇川20多个村,供热半径突破了传统的6公里瓶颈,达到19公里。市政府及市经贸委等部门和企业先后组织召开了70多次协调推进会,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压降、温降均优于设计值,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领先。
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同时满足了近130家用户的用热需求,提高了西城区供热保障水平,而且显著改善了西城区的人居环境。此举还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天电公司通过受让三家热电企业5.4万千瓦机组容量,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全市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据测算,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