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开始供暖后,一些用户家中暖气温度依然不理想。而一些换热站管理不善可能是影响供热质量的原因之一。
发电厂的电源在输送过程中,需要通过变压器将高压“降”为低压,才能输送到用户家中,确保安全用电。同样道理,在热电厂或锅炉房输送的热源中,也需要把高温的热水,通过换热站把高温的热水“降”为低温,才能送入用户家中。
据了解,我市现有换热站500多座,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用户单位或小区自建自管站,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管辖的公共换热站仅有9座。与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相比,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西区供热分公司管理的公共换热站的数量相对多一些,有70多座。
1987年,我市开始集中供热。20多年来,有的换热站已运行十多年,却很少维护保养,站内设备老化、堵塞漏水、故障频繁,严重影响供热质量。
“热力公司将热源送到换热站后,由于小区换热站自身存在问题,致使不能把热保质保量送到用户家中。”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用户家中不热,有可能是小区换热站的问题。”
全部接管仍有困难
“这么多换热站一下子让热力公司全部接管,企业也受不了。”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新闻发言人孙晓泉向记者解释说,由于每年供热结束后,热力公司会向小区物业返还二次运行费,对于那些新建的换热站,小区物业并不愿意被“接管”,因为管理规范,运行效率高,一个供暖期结束,还可以额外盈余。而对于那些年久失修、问题频发的换热站,小区物业想甩包袱,但供热企业觉得接管成本太高,积极性也不高。
接管换热站的道路虽然艰难,但用户的权益必须维护。本月初,郑州市集中供热改革和调整的配套措施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居民终端用户销售价格0.19元/平方米·日不变的基础上,供热企业对具备条件的交换站要进行接管,统一管理,暂时难以接受的要拿出具体意见,合理解决换热站的运行费用问题。
今冬采暖期,郑州市热力总公司要求所辖的五个供热分公司,分别选择1~2个自管换热站,尝试试点接管,等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接管、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