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今年供热市场究竟遭遇了什么? 供热费大涨背后探析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0  来源:中国供热信息网  浏览次数:237

      又一个寒冬逼近,供热费涨价如潮涌。早在9月16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公布了《关于做好冬季供热采暖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供热费调价水平由各级政府自行确定。随后,哈尔滨、兰州、西安、西宁、郑州、保定、济南、天津、呼和浩特、银川、太原等城市纷纷出台供热费涨价方案。据记者对各地目前已经宣布的供热涨价方案的统计,平均涨价幅度超过35%。今年供热市场究竟遭遇了什么?记者以东北的哈尔滨和西北的兰州为例进行了调查。

      哈尔滨和兰州的“听涨会” 
      回忆起10月15日的听证会,哈尔滨退休职工代表陈羽然还历历在目:供热企业与居民谁都说服不了谁。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锅炉供暖公司总经理程德和大倒苦水:供热成本八大项目中,煤价占的比重达60%以上,因为煤炭涨价,导致现行热价与成本严重倒挂,供热企业根本无力承受。3年前,哈尔滨调整暖气价格时,煤价是按340元/吨测算的,而现今煤价为536元/吨。10月19日,哈尔滨供热价格上调幅度确定,居民住宅每平方米上调5.8元,由现行的34.55元调至40.35元;非居民住宅上浮7.14元,由现行的37.35元调至44.49元。 
      兰州的情况比哈尔滨更严峻。11月5日,是兰州市暖气首供日,兰州当天的气温最低到零下5℃,这使该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宗效金深感忧虑:“兰州往年这时热企的储煤量都在70%,今年龙头企业的储煤仅够两个月,全市供热储煤不到10%,40%的锅炉房没有储煤,还有23家锅炉房没钱没煤”。 
      甘肃省乡镇第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德兴介绍说,兰州的供热价格5年没有动过。据不完全统计,兰州市历年供热欠费多达1.5亿元以上。9月9日,兰州市几家都市媒体同时登出消息称“兰州市政府初步拟定今冬供热提价20%左右”。几乎同时,甘肃省三建武都路供热站等11家热企业就联合向兰州市供热管理办公室打报告说:20%的热价调整不合理,即使今冬暖气价格上调100%,企业仍然不能盈利。听证会之后,10月16日,兰州市物价局出台最终调价通知:一,住宅4.20元/月/平方米;二,办公、教学、医院5.10元/月/平方米;三,宾馆、饭店、招待所6.00元/月/平方米;四,商业营业性用房、厂房、礼堂7.00元/月/平方米。

      财政补贴瓶颈 
      “一头(供热费)是计划经济,一头(燃煤成本)是市场经济,我们就是夹心饼干。”张德兴打了个比方来说明供热企业的处境。其实,国家三部委就明确要求,“中央财政加大对相关采暖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补助,地方政府增加供热专项补贴资金,加大对供热企业补贴力度。同时,为保障居民供热采暖,财政部等部门还将继续给予供热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记者在哈尔滨市财政局的网站上找到了《关于哈尔滨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该报告也明确指出,“2007年1~10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24.6%。”“从1~10月份预算执行和后2个月收入预计情况看,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7.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
      虽然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俊东对记者说:“兰州的财政属于‘吃饭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据中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去年的通报,兰州市财政局违规修建综合办公楼的工程造价竟高达1.3亿元。该工程办公用房面积9708平方米,按财政局现有165人计算,人均办公用房建筑面积58.84平方米,属严重超标。此外,该工程办公用房层高4.2米,每平方米造价4507元,内外装修费共计2005万元;建成的住宅建筑面积最小的181平方米,最大的247平方米,均属严重的奢侈浪费。

      老化了的不仅是管网

      哈尔滨老市民李德广给记者讲了一件让他心有余悸的事。哈市一家热力公司在主城区的地下供热管网已经运行20多年,一直没有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改造,2007年冬天还出现了供热干管局部爆裂的紧急事件。事实上,哈尔滨62%的管网已经老化,兰州的大部分管网已经严重老化,冯戈和宗效金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出问题,整个系统瘫痪了怎么办?
      刘波则根本质疑哈尔滨现在执行的热费报销体制,“这不是人为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吗?”“我倒巴不得停暖呢,你没搞分户供暖,怎么停?再说,对那些不愿意缴费的主儿,你拿他也没办法。起诉他吗?法院不受理,还无法对其关栓,因为你没搞分户供暖。说白了,老百姓或单位欠供热企业的钱只能凭他们自己的良心去交。
      但“良心”或许是不完全能靠得住的。冯戈透露,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年哈尔滨各种缴费主体对供热企业的欠费累计到去年已高达13亿元,“还真不是政府说补就补得了的。” 
      而当记者路过兰州市兴达塑料厂时,不经意中发现,该厂门口和家属院门口都张贴了一张停止供暖的通告。这是一家采取自主供暖的企业,通告中称,由于煤价上涨,今年厂方无法承受过多补贴,只能停止今冬的供暖工作,请住户自行解决今冬取暖问题。 (---肖强 王玺)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