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热费定价与维护成本 沈阳热计量试点面临生死考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6  来源:中国供热信息网  浏览次数:201

  热费定价难统一,维护成本高,难住热计量试点
  多市民憧憬着像用水电煤气一样的供暖生活。但此时沈阳两处热计量试点,正面临生死考验。专家称,热计量供暖对民宅降费的意义不大。

  失败案例:热表没用上反倒添麻烦

  提到沈阳的热计量试点小区,很多人都会提到浑南的塞纳家园。
  都说我们小区是试点,可我们的表根本没用过!”记者昨天来到塞纳家园时,业主李大娘告诉记者,她是园区的首批住户,当时买房子时,热表费用已经打进房款了,可至今还是按建筑面积交费,“表还能不能用都不知道”。
  记者从该小区物业公司了解到,塞纳家园当初的收费计划是业主先按建筑面积交采暖费,采暖期过后,按实际用热量计费,多退少补。
  “但从来没退过钱。”有关负责人透露,塞纳家园的热计量问题主要是退费问题,但热费按什么标准计算没有参考,这导致用热量计算出来了,但热费计算不出来,而且供暖公司也不认可这个数据。
  另外的原因在于热表维护责任难以界定。该人士表示,目前,塞纳家园十块热表里得有二三块是坏的,而且也过了保修期,无法维修,反倒成了麻烦事。
  那么几乎同期,隶属于省建设厅的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开始在理想条件下进行了热计量尝试。
  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热计量收费要在建筑节能条件下才能实现,为此,该院新建住宅楼甚至办公楼,均按国家标准进行建设或改造。然而已过三个采暖期,热表一直以“搜集参数”的目的使用,采暖费仍在按建筑面积收取。

  推广难题:没有热费定价、维护成本高
  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的热表并未实际使用的原因有两个:
  一、热费定价难统一:
  “温差×流量”得出一个用热面积里的热损耗,即热表的“度数”,再乘上每度的热费就是一个采暖期的费用,计算过程与水电煤气一样,由于没有供用热双方认同的官方热费定价,无法计算费用。
  按国内的系数、综合研究院搜集的系数,新建节能率在50%的普通住宅,每小时需要的热量是21.2瓦/平方米:
  在152天的沈阳采暖期里,100平方米住宅需要耗费7733.76千瓦时,按1千瓦时=3600000焦耳计算,该住宅在采暖期里需要27841536000焦耳,合计27.841536吉焦,产生一吉焦热量需要55千克标准煤,目前标准煤价为1081元/吨,那么该住宅一个采暖期需要采暖费1657元。
  现行采暖费标准为22元/平方米,该住宅累计需要2200元,算下来,安装热量表的费用比目前费用少543元。
  “实际上,每个供暖公司的热损耗不同,构成热价的人工、经营等成本不同,再加上煤价不断变化,这个‘理论热费’难以统一。”该人士表示,最理想的状态是全沈阳市共用一个热网、一个供暖公司,实行统一的计费标准,否则难以实现像用水一样用热。

  二、维护成本较高:
  研究院曾重点改造供暖管网,尽量减少水锈等因素,保证热表的使用寿命和准确度,刨除投入的资金,即便是平时的维护也很困难。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