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评述

减污降碳|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②: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零碳供热项目:开启绿色供热新时代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7  来源:准格尔旗生态环境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2023年底,鄂尔多斯市和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里格经济开发区2个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和工业园区试点。为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征集了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旨在展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现推出“减污降碳|鄂尔多斯市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专栏,将陆续发布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零碳供热项目:开启绿色供热新时代
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零碳供热项目为鄂尔多斯市首个多能互补零碳供热项目,通过创新性构建地埋管储热系统与一体化装配式零碳供热机房,打造了“光电光热跨季节储热——光电驱动热泵全消纳——光电储热调峰——市政热力保障”的闭环供应体系,深度融合清洁能源与智能化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能源高效管理、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利用及跨季节储热,为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区及住宅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供热范例。


图1 “光电光热储热—热泵消纳—储热调峰—市政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以装配式零碳供热机房替代原有供热系统,集成光伏、地源/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年节约标煤220吨,减排CO2超过500吨,冬季供热能效比(COP)达4.28,全年供能COP超4.65,节省供暖制冷费用85万元,具备极高的经济性。项目实现了光伏全额消纳、供热安全稳定、资源灵活调度、多能集成互补、安装便捷高效、能源数智运维,为小型低碳供热领域树立了新标杆。

建立多能互补低碳供热新模式

提升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韧性。项目采用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将光伏发电与太阳能集热技术相结合,同时产生电和热两种能量收益。

高效利用地热能。设置地源热泵2台,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用少量电能驱动热泵,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冷/热,总制冷量约为700kW,总控热量约为720kW。

高效利用空气能。设置空气源热泵3台,通过热泵提取空气中低品位热源流向高品位热源,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热,总制热量约为540kW。

采用地埋管跨季节蓄热。设置地埋管井80口,以地下土壤为储热介质、以地埋管换热器作为换热设备,将非采暖季的富余热量交换至地下存储,在采暖季提取用于供热,跨季节蓄热量超500kW。

实现强弱电一体控制。自主研发强弱电一体化控制柜,集成强电和弱电控制,大幅节约线缆成本,降低调试运维难度。

实现数字孪生赋能供热机房运维新范式

打破供热系统信息数据孤岛。构建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配合遍布项目的数百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项目机房及建筑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可视化展示,并结合开发web端模型实现动态调控与交互,优化能源系统供应,同时,实现了无人值守、精准调控与可视化,显著提升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640 (1)
图2 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
应用装配式一体机房建造新方式
项目采用装配式零碳供热机房,占地面积80-100平方米,通过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优化施工流程、工厂流水线高效生产、工厂预制与模块化安装,大幅降低焊接等高耗能环节的能源需求,能耗降至5000-6500kWh,降幅达40%-50%。此外,装配式机房建设减少了建材运输频次,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机械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约30-40吨。建筑垃圾量减至4-5吨,减污比例达60%-75%,废料率从3%-5%降至1%以内。现场施工周期压缩,扬尘与噪声污染显著减少,进一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图3 零碳供热机房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