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设施事无巨细,水、电、气、暖样样关系百姓生活。目前郑州市的市政设施建设虽然突飞猛进,但仍显薄弱,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能源紧张,电、热供应吃紧;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城市排水不畅,防汛压力巨大等等。
在未来,郑州市将成为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给市政公用设施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未来郑州市的市政公用设施该如何配备呢?在新版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有详细的阐述。
供水: 再生水回用增长十余倍
现状:郑州为严重缺水城市,但老天赐予的雨水却被白白排走。同时,污水处理厂每天生产的大量再生水,也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充分利用。
规划:此次规划中,尤其强调截留利用雨水和提高再生水回用率。根据预测,至2020年,郑州市年需水量83950万立方米。届时,可供水资源总量为146856万立方米,供水相对充裕。规划新建刘湾、龙湖、须水三座水厂,改造现有水厂,使供水规模达到225万吨/日。
规划提出,至2010年,郑州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目前此目标已经实现。至2020年,郑州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规模为17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为68万吨/日(目前这一数字仅为5万吨/日)。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渗蓄、建设蓄水池等措施,截留利用雨水。
供电: 围绕中心城区建环网结构
现状:郑州市供电量在逐年增长,用电量则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以往未到夏季用电高峰,供电便会告急。规划:预测2020年市区用电量将达270亿千瓦时,规划期内新建南郊热电厂,扩建泰祥热电厂二期、郑东热电厂二、三期工程。
至2020年,郑州中心城区共有发电厂5座。规划将建成围绕郑州中心城区,东西南北各方向均有500千伏电源点的环网结构。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2座、110千伏变电站84座,改扩建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17座。
供气: 中心城区气化率达100%
现状:目前,在郑州市的中心城区,除了天然气,还有大量的城中村居民在使用罐装液化气,今后随着城中村逐步改造,中心城区使用罐装液化气的现象将越来越少。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居民气化率达到100%,其中管道气化率达到95%以上。
近期建设实施晋城―焦作―郑州燃气长输管线工程,设计年输气规模为4.5亿立方米,可同时接受山西晋城煤层气和“北气南送”工程鄂尔多斯天然气两种气源。远期距中心城区较近的乡镇可从城区供气管网引线入镇,实施管道供气。
规划确定中心城区燃气气源以“西气(新疆天然气)”和“北气(鄂尔多斯天然气和山西煤层气)”为主,其他气源为补充。
供暖: 民宅集中供热率达55%
现状:目前,郑州市中心城区民用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为22%。
规划:至2010年郑州中心城区民用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55%左右。
规划建立起以热电厂为骨干的供热系统,加快区域供热锅炉房的改造和建设;远期应逐步取消市中心区域内的燃煤锅炉房。2020年中心城区热源项目总数达到11座,其中热电厂4座,区域热源厂7座。
在不适宜建设集中热源或集中供热不足的地区,考虑采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作为补充。同时应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