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总经理宋明刚首先指出,“机组企业多,竞争激烈,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倒推的结果。比如,目前很多工程商和经销商参与一个项目投标,有的工程商有资质、有实力生产机组,那获胜的几率就比单纯的施工和贸易团队大很多。”
宋总还指出,“焦虑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转型。” 最近几年,工程商、经销商总在被干掉的论断中,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严重缺乏安全感。有的直接找个大企业做“靠山”,更多的则是想在被“干掉”前往上游拓展,做厂家,有个实体工厂,最起码有个自己品牌,才像个“企业家”。

但做“厂家”也没那么简单, 厂家有厂家的门槛,厂家有厂家的难处:研发、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品牌塑造、渠道设计,哪一样也不容易做。相对而言,制冷机组门槛和投资较低,不用库存和太多技术储备,在工程商和贸易商的眼里,做机组比较容易成功。
浙江高翔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宪峰也指出:“这几年,进入该领域的企业确实越来越多,一是机组作为制冷设备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代表企业的技术力量与制造优势,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方向;二是机组产品的利润率普遍认为相对较高,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三是是市场的容量扩展迅速,需求上升势头较强。”
舒总强调,对于新进入的企业,由于本身制造经验的缺乏,所以应该更注意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这是机组企业发展的核心与根本。另外,制造业与工程安装、经营销售相比,更加复杂与系统化,除了技术与工艺,设备、人员、生产、质量、市场开拓(客户管理)等都是统筹规划。
同样, 浙江凯迪营销总监张万坤也给出一些建议,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清醒分析自己的定位,到底该做什么,哪方面所长。既要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给社会创造价值。“实际上,我们更担心不规范、不专业的小作坊,他们做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将来应用起来会有各类不同问题,即给业主工程商添堵,还造成损失,给社会也带来较大负面价值,几年后自己也是半死不活,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