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发布首个寒潮预警
昨日,北京市气象台认定,本场降雪符合“初雪”条件,为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且雨雪持续时间长,相态转换复杂。
监测资料显示,19日半夜开始,北京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降雨,东北部的部分地区雨夹雪;20日中午前后开始,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出现雨夹雪或小雪,延庆站16时左右雨夹雪转雪,22时-23时城区大部分监测站转雨夹雪,半夜前后转雪。21日上午,降雪逐步结束。
雪后北风起,北京市气象台于昨天6点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据了解,这是今冬以来北京首个寒潮预警。
寒潮蓝色预警是指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昨日最高温跌破冰点
根据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21日-23日北京地区最低气温降幅达8℃-10℃,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10℃左右,山区降至-14℃左右。21日-22日伴有4级左右偏北风,阵风可达6、7级。
昨天白天,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已跌破冰点,为-0.4℃,至17点10分,南郊观象台气温已降至-2℃,入夜后还将进一步下降,探底-8℃。
此外,根据预报,23日早晨最低气温明显下降,平原地区可达-10℃左右,接近11月下旬历史同期极值(为1970年11月30日的-12.3℃)。
为何降雪迟到?
市气象台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暖湿气流比较强盛,冷空气南压的速度受阻,北京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没有预期的那样快速降到零度,雨雪相态转换推迟到20日半夜前后。这样一来,降雨量就比预期的大,随之降雪量略偏少。并且21日早晨之前,地表温度基本都在零摄氏度以上,雨夹雪或雪落地即化,无法形成明显的积雪,所以市民看到的雪,也比实际降雪显得更少一些。
市气象台监测显示,截至21日10时,北部地区、城区以及东南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雪。城区最大降雪出现在平谷玻璃台8.3毫米,大兴采育7.5毫米,朝阳豆各庄7.2毫米。
是否达到中到大雪标准?
气象局表示,截至21日10时,北部地区、城区以及东南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雪。为何市民只看到薄薄一层雪?气象专家介绍,气象标准的中到大雪和市民期待的中到大雪并不是一个概念。从气象标准来看,中雪指12小时降水量在1毫米-2.9毫米,大雪则是在3毫米-5.9毫米,超过6毫米的为暴雪。根据20日23时至21日8时降水量信息显示,全市降水量监测站平均2.6毫米,这意味着在9小时内,城区已经达到中雪量级,东南部是大雪,大兴采育则已经达到了暴雪量级。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