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节能的循环模式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5  浏览次数:239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节能的循环模式

锅炉“不用了” 废水“有用了”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节能的循环模式

南宁三祥热电有限公司的集中供热厂房和供热管道。

为何需要供热的企业关停了自己的锅炉,却照样能进行生产?为何啤酒生产企业产生大量废水,却一滴也无需排出园区?7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南宁市环保局组织的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秘该园区如何实现绿色节能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节能的循环模式

工作人员展示处理后变废为宝的“中水”。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陈羽摄

集中供热

让锅炉烟囱“下岗”

7月20日上午,记者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园区内的南宁三祥热电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东西比较特殊——专门使用燃煤锅炉生产热蒸汽,为园区其他需要企业供热。

原来,园区内不少企业因为生产原因,需要自备锅炉,为企业的生产供热,但一些企业的烟气处理达不到国家排放要求,对排放物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也因此成为了园区大气污染物防治工作的难点。而三祥公司提供的“集中供热”模式,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该厂区看到,3台25吨的大型锅炉正在工作,但工厂中央巨大的烟囱却似乎并没有排放烟气。原来,公司通过从外地甚至海外采购高质量的低硫煤进行生产,从源头控制了锅炉污染物的初始排放浓度,还使用一系列工艺实现了烟气的超低排放。

据了解,集中供热运行近一年后,该园区现已有15家企业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其中9家企业关停了10台锅炉,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中水回用

让大量废水发挥余热

园区还有另一家“不务正业”的企业——百威英博啤酒(南宁)有限公司。主业是生产啤酒,但落户园区后,成为了为园区免费提供环卫用水、消防用水、景观用水的“爱心企业”。

该公司的“中水回用项目”,成了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重点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每生产一吨的啤酒,需要使用2.7吨水,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废水,‘中水回用项目’便是将这些废水回收再利用。”

按照该企业2016年的产量核算,全年可以重新利用的中水约为44万吨。该公司将处理后的中水免费提供给园区内的市政、环卫站及周边社区使用,主要用于道路清洁、消防、城市景观绿化等,不仅实现了无污染排放,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