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要闻

供暖首日变“雾都” 长春治霾受考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7  浏览次数:258
     今天上午,长春市发布大气重污染Ⅳ级预警,通报该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且24小时内仍将持续污染天气。而就在25日,长春市正式供暖的首日,该市便被重霾笼罩,一度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都”。“出门不戴口罩,呼吸就提心吊胆,难道驱除雾霾只能靠风?”面对空气质量“爆表”,市民多有担心。

相关监测指数显示,25日8时,长春空气污染达到最高峰,PM2.5浓度833μg/m3(微克每立方米),PM10浓度2000μg/m3,经环保部门确认为近年来最高值。同一天,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实时排名中,长春市位列首位,四平市、吉林市紧随其后。以致一则广告正以黑色幽默的风格,风靡当地微信朋友圈:“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实际上,与往年同期一样,吉林多地均遭遇了严重雾霾。去年10月,长春就曾连续发布7次黄色预警,而前年10月,曾因雾霾过重,气象部门发出红色预警,该市中小学、幼儿园放假一天。

“一到10月,雾霾保准光临,怎么就成了回头客?”对于民众的疑问,气象专家分析,秋冬交替时节,供暖燃煤和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均会增加雾霾出现频次,同时,初冬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而吉林省地形“两头高、中间低”,也不利于雾霾的扩散。

然而,鉴于当前控污手段有限,除霾主要还需依靠气象条件,当冷空气来袭,出现降温、降雨、大风天气等,空气污染才会有所缓解。

《工人日报》记者从长春市环保局了解到,2013年,该市就编制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分级对污染物进行强制性减排。今年,市环保部门提早开展了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排查监测、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路检等多个专项行动。不过,供暖首日该市还是遭遇了重度雾霾。

长春市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这是一到冬季供暖期就出现严重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对此,长春市政协委员张金权就曾建议,加快推进“煤改气”,将燃煤锅炉改烧清洁能源天然气,同时发展集中供热,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如何加大“禁烧”工作力度,也考验着当地政府部门。今天上午,记者在长春郊区采访时看到,收割后的玉米田黑黢黢一片,这是秸秆焚烧后的场景。

据介绍,针对空气污染问题,吉林省已编制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锅炉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6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和拟建工程项目,以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   来源: 中工网


 
 
[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