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沈阳20吨以下的小锅炉全部变为用气、电供暖的清洁锅炉。承担环保责任,企业责无旁贷,可一些企业却在实施“煤改清”的一次性投入资金上犯了难。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刚介绍,要通过做大市场、做强环保产业的方式,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保事业,推动沈阳的环境治理。
按照估算,每年沈阳财政对治理雾霾的资金投入不超过10亿元,缺口却在100亿元以上。巨大的缺口如何填补,就是要靠市场做大后的产业资金来补充。现在民间有大量资本,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环保项目就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对其中小容量的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可以采用政府补贴和引入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的费用可以用未来锅炉房运营权来交换。“初步摸底,政府已经签约了超过140亿元的融资额度,这笔钱可以随时投入到环境治理中。未来,对于水环境、气环境、固废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将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李刚说。来源: 沈阳晚报